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发表于:2015-07-02 15:45:50 来源:林之硕 标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点击次数:
一、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信息一体化为医生、患者、专家、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医疗相关数字化信息,囊括了病人基本信息、生理体征及手术参数、医学影像和手术视频、场景视频、交互视频等。通过搭建远程医疗信息化平台,诊疗过程已经从过去“封闭式”独立单元过渡到开放的信息枢纽,广泛用于远程医疗、学术交流、医患交流、会诊、急症救护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12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重点加强基层和临床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更大范围应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重点任务。一是以基层首诊为导向,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试点;二是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建立纵向医联体、医共体。
二、系统建设目标
1、 实现医院间的专家级会诊,建立基于远程网络技术的医学会诊、手术指导、远程培训、远程教育、远程学术交流等的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各协作方的战略级合作关系和合作深度。
2、 建立以核心医院为中心、辐射全地区的医联体专业医疗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使远程医疗系统与辐射区域医院各种数字化诊断设备或信息系统等互连,实现各种医疗设备数据交互,为远程医学业务活动提供支撑条件,远程医学活动多元化的发展,并向社区和家庭方向拓展。
3、完善区域医疗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医疗预防、救治水平和质量推动社区卫生、个人、家庭的自我防病、自我诊断、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等远程事业的迅速发展。实现由数字远程医学系统、智能型电子病例卡、个人信息系统等组成的医疗预防保健信息网络,使百姓即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医护人员实时指导和帮助,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医疗预防、保健、救治水平和质量。
三、系统解决方案
林之硕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是以医联体核心医院为中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辐射申请端医院(如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家庭)或远程专家,一地看病、多地通过网络会诊,将专家端医院、下设区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家庭融合成一个大区域医疗网络,从诊断环节入手,保证基层或偏远地区的病患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省、市、县级医生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国家倡导的“小病不出社区乡镇、大病不出区县”的目标。
本方案是为了满足医院专家会诊系统建设而设计,同时建立与HIS(医院信息化系统)、PACS(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系统)等为代表的医疗行业其它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对接,会诊业务可无缝衔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数字化医疗的目标。
平台逐步建设标准统一、独立、开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医疗系统,提供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观摩)、远程教育、医学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门诊等服务,并能实现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可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逐渐形成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就医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降低看病的成本,快速、高效、大范围地提高各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特殊事件的应急控制指挥处理能力,下级医院医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服务平台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力,增加当地医院的门诊量,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系统的目标是建设区域性的远程医学平台,实现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已有远程医学平台融合对接,最大限度地利用发达地区的卫生资源,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借助于该网络平台覆盖本地区所有的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四、系统特点
林之硕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拥有良好的优化医疗信息沟通模式,能够消除时间、空间差异,随时随地实现远程交流、会诊,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时间成本,提升整体医疗运营效率,成就绿色健康医疗。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采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能够即时对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医联体来说,能够将不同区域的医院专家和下级医院连接起来,增强专家对专家,专家对医生的交流和对实习医生的学习平台整合能力。
√ 专业性
专注于医疗音视频领域,打造用户喜欢的音视频产品。以稳定性,易用性,超越用户期望体验,满足医疗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
√ 跨应用
各类终端用户既可通过PC端进行远程应用,还可应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满足日益广泛的移动应用。
√ 高标准
支持 4K、2K、高清、标清混合组网双标准,避免花费二次资金投入升级不同规格的硬、软件系统。
√ 实用性
无缝接入医疗机构其他信息系统,如HIS、PACS、LIS、EMR等,全方位、高实用地提升应变和服务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linzhishuo.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7&id=5
相关文章: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 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